为把牢土壤环境安全闸门,泸州市率先以泸县神仙桥化工园区为试验田,推出“园区+企业”土壤环境协同管理机制。
这一机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环节,构建起工矿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,不仅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与用地风险,更提升了园区土地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动能。
从泸县神仙桥化工园区奠基伊始,一场覆盖全域3.32平方公里的土壤、地下水环境“摸底体检”便全面铺开。
59个土壤点位、30个地下水点位,星罗棋布;48项分析检测指标构建起园区区域环境背景数据库。
这份“原始档案”,园区与入驻企业共享。泸县神仙桥化工园区管委会负责人周波介绍说:“背景数据库就是园区的‘生态家底’,为企业入驻设立了环境基准线,任何未来的环境变化都‘有账可查’”。
“在基础上,我们还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关键环节,加建了三重防护网,构建起工矿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全过程防控体系。”周波说,第一重防护网设在企业入驻时,园区深度参与环评与建设过程,化身“绿色督导员”,严格对照标准,督促企业规范建设污染防治工程设施。
第二重防护网是在企业运营时,推行“联手”共管。一方面压实企业主体责任,要求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;另一方面园区强化质量控制,通过对比企业自测数据、园区质控数据与背景库信息,快速揪出异常、对症下药指导整改。
第三重防护网是在企业退出时,污染状况调查随之启动,并与背景库比对,依法厘清并落实污染地块的修复责任,实现环境风险管控“有始有终”。
“从进到退的无缝监管链条,真正织密了企业土壤污染的全生命周期防护网。”周波说。
“B体育官网 B体育网址‘园区+企业’模式的核心是责任清晰、目标一致、服务与监管并重。我们不仅是‘监督员’,更努力当好‘服务员’。”在周波看来,园区向新建企业免费开放环境背景数据库,显著削减了企业后续重复监测的投入,实实在在减轻了企业前期负担。
近年来,为优化营商环境,在日常管理中,园区果断摒弃了“多头检查、频繁入企”的老套路,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,定期组织集中“会诊”,“打包”解决企业涉及环保、安全等多方面难题,有效减少了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。
安瑞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先锋对这种“集中会诊”模式感触颇深:“园区组织环保、安全等部门一起上门,让原本需要我们分头跑、反复沟通的事项,一次就集中解决了,大大节省了管理层和环保专员的精力,能让我们更专注地搞好生产。”
这种“双向奔赴”的理念与实践,将园区管理服务与企业自主履责紧密结合,既压实了企业作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主体责任,又提升了隐患排查整改及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,共同筑牢了园区绿色发展的根基。
“得益于这一机制的实施,园区实现了土壤背景值数据库、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改率和自行监测数据覆盖率三个100%。”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环境科工作人员温庆和说。
而在周波看来,企业投入成本与潜在用地风险显著下降,生产经营环境更加稳定可靠,园区自身土地资源安全高效流转利用能力增强,土地资产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。
筑得好巢引金凤。土壤环境的安全高效将进一步支撑生物医药、新材料等高端绿色产业项目落地,让“绿资产”生出“金效益”。